港峰论坛
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?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.

张恒:找到一条自己的路

向下

张恒: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Empty 张恒:找到一条自己的路

帖子  佚名 周一 二月 25, 2008 12:21 pm

张恒:找到一条自己的路
2007-12-28 11:26:00 作者:佚名 来源:网络

他曾数次创业,屡战屡败,却屡败屡战,痴心不改。

  在一次创业失败后,他背负20多万元债务,一个人沉重又失意地跋涉在西藏。然而正是在那里,他灵光一闪,绝处逢生,找到一条新的创业路——户外运动。

  这阵子,他正忙得不亦乐乎,5家新店紧锣密鼓地相继开业、国外风险投资事宜基本谈妥、公司迎来10周岁生日……

  他就是三夫户外用品的创始人——张恒。

  退学•独自闯荡

  以通常的标准衡量,张恒有些莫名其妙:1990年,在一所不错的军校念到大三,张恒突然决定退学回乡。

  一篇文章影响了张恒的一生。文章讲的是一个普通人30岁时突然醒悟,立志要做很多事:演电影、周游世界、著书立说……结果竟然一个一个都做成了。“我希望走一条自己的道路。”他产生一个强烈的冲动:回农村,致富一片农村。他离开军校回家了。

  离开军校后张恒第一个想做出点名堂的事情,就是在河南老家尝试搞一些种植养殖,但很快他发现,由于经费和技术等多方面限制,他根本做不出什么名堂出来。

  农村没有机会了,就到南方经济发达的城市去找出路吧。张恒又先后到了温州、厦门、泉州等地,结果还是失败。

  入学•二次创业

  他开始变得成熟,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,最后决定重入学校。“也许继续读书是一个出路。”他通过高考进入北京大学。

  在北大的那几年自由的岁月,张恒喜欢一有空就到各地旅游,“那是一种纯粹的自助旅行,花钱很少。”北大的这些经历似乎为张恒日后的户外事业埋下了种子。

  1996年毕业后,张恒对创业痴心不改,和两位朋友一起,在新兴的计算机多媒体软件领域又一次搞起了创业。

  但是,公司很快便难以为继了,“客观原因有一些,但主要是我的能力在当时并不足以管理一个公司,而且我还发现我对计算机领域没有兴趣。”创业,留给他的,是20万元的债务。

  跋涉•灵光一闪

  郁闷中的张恒,选择了再次“流浪”。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、青海,一路走下去。他想脱离原来的生活、失败,还要在他热爱的行走中,好好思考,下一步要做什么。

  旅行让张恒接触了很多老外。“他们很随意,背着大背包,找到个酒吧,把背包一搁,要瓶啤酒两个小菜。他们把旅行当作一种生活方式,非常享受这个过程。”

  “这个领域一定会有发展。”张恒灵光一闪。

  但这个行业到底行不行呢?张恒在西藏布达拉宫把自己用的那顶帐篷拿出来了,先卖着试试。结果不大一会儿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孙女就把这帐篷买了,300多块,成本 100块。张恒欣喜若狂。

  说干就干,回到北京,1997年9月,三夫的第一家店就在北大小东门外的一个胡同里开张了,面积只有30平方米。

  拓展•实现梦想

  一开始三夫只有张恒一个人,他就自己找货源、拉货。当时北京做户外用品的商家很少,质量也比较差,张恒刚入行,对产品又不熟悉,有时好不容易卖出去一些货,客人回来又投诉质量问题。不停地寻找货品,成了张恒最初几年做得最多的工作。

  为了扩大销售额,张恒经常在周末骑着三轮车,拉着货,在高校里摆个地摊,拉个“户外用品大促销”的横幅,吆喝叫卖。

  “那时候真是非常有热情,只要有人进店,就对他喋喋不休地介绍户外运动。”虽然发展并不太顺利,但张恒对自己的想法毫不怀疑。1999年,三夫网站开通。

  进入2000年,中国的户外市场开始了井喷式的发展,这个时候,三夫也渐入正轨,其商业模式基本确定,即“户外用品专营店+户外运动俱乐部+户外运动网站”。

  三夫发展很快。近期先后开张的5家新店使三夫专营店的总经营面积超过了5000平方米,经营着200多个品牌5000种以上的户外用品,三夫的俱乐部的正式会员已近6万人。

  对于这份事业,张恒总有使不完的劲,总有用不完的点子。“我就从没见过张恒疲惫的样子。”他的好友戈尔公司零售总监苏杰说。

  从一个30平方米的门面店起步,到今天拥有自己品牌、俱乐部和网站的户外用品公司,张恒一路走来,其中的艰辛非外人所知,但他并不认为太过艰辛,“我听从了内心的感受,选择了自己想走的路,认定的事情就去做,也是一种享受。”

佚名
游客


返回页首 向下

返回页首


 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